青禾 Chill talk 第二季

🌼第二季第十九集:許姿妙醫師

第二季最後一集Podcast我們繼續邀請許姿妙醫師為我們解答許多家長提出的問題。但因時間有限,許醫師只能針對以下幾類問題回答。

 

例如:近視的治療一定要使用散瞳劑嗎?散瞳劑是什麼?人智醫學對於近視的治療方式為何?

 

當孩子不安時產生氣喘的問題,許醫師說氣喘其實和呼吸系統無關,是和心理因素與腎臟有關,那麼我們可以怎麼照護呢?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許醫師說我們在育兒生活的情緒往往和我們的內在小孩有關,哭鬧的孩子常常也會勾起大人的童年經驗,成人要準備好面對自己的童年創傷並療癒,才能真正看見孩子與理解孩子,而非打罵只希望孩子停止哭鬧。許醫師的解釋與建議值得深思。

 

此外,許醫師也說明偏食問題,孩子們為什麼會偏食?在飲食的準備中,家長應該給孩子怎麼樣的天然食物,才能使孩子們更健康?

 

許醫師以醫生的角度出發,結合人智學的內在涵養,給予我們很多寶貴的建議,相信只要家長願意轉化,自我鍛鍊,就能幫助自己、孩子和家人。

 

人們常說聽到一場好演講,會留在你心裡很久,歡迎大家收聽也歡迎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

🌼第二季第十八集:Ben Cherry 老師(資深華德福教師)

新一集Podcast我們訪談資深華德福教師Ben Cherry,Ben老師在亞洲地區深耕華德福教育多年,一直在台灣華德福教師培育課程擔任指導教師,近年來也定期來青禾為教師團做靈性鍛鍊與教學諮詢。

 

這集訪談,與其說是對談,更像是Ben老師給我們的一場珍貴而深刻的演講。他從何謂「人」和「孩童」的意涵,道出現代社會普遍認為孩童是成人的縮小版而只要灌輸知識就會變成大人,也誤以為教育的目的只是培訓孩子得以適應社會。其實,當我們懂得人的本質,才會理解華德福教育是給予孩子由內到外的整體教育。

 

此外,Ben老師語重心長地說,一般人對於「人」有很物質的圖像,這是物質世界的必然。但若人性與悟性受限於物質世界,我們的思維就會陷入困頓、貧乏,無法感受世界的豐富性。而華德福教育的課程內容可以滋養孩子的內在生命,藝術活動給予孩子健康發展的養份;反之,電子媒體對成長中的孩子則有不可逆的影響,他提醒大家回想當初決定讓孩子就讀華德福學校的初衷,那份熱忱與理想是否依然深植在心中。

 

當我們願意靜心沉思Ben老師的話語將會觸動自己的心靈深處,那發人省思的提點會給予我們繼續前進的力量與信念,讓我們一起努力!

🌼第二季第十七集:家齊老師(青禾泥塑、體育及戶外挑戰課老師)

新一集Podcast我們邀請張家齊老師來聊聊華德福學校的戶外課程與山林教育。家齊老師的生命歷程可能和許多的我們一樣,曾經在別人的期待與自己的想望之間徘徊與妥協,隨著時間的流轉再逐步接近自己想要的人生。

 

華德福教育向來重視山林教育,低年級有戶外遊戲課,中年級開始去爬山、在學校露營與體驗自己煮餐,接著去山上農地過夜,高年級開始去好幾天的山行或海行。對於大部份都是在都市長大的孩子來說,剛開始在野外過夜通常會有些不安與恐懼,但隨著年紀、體力與意志力的發展,孩子會有力量一步一步往外探究,每一次的跨越都會更靠近自己的內心深處。

 

家齊老師強調山行或海行並非要學習災難式的野外求生或征服越野,也不是要體驗原始生活,而是現代生活極為方便,許多理所當然現成的事物已經讓孩子迷失自己的感受和基本認知。當孩子身處在山林裡,自然而然需要為基本生活付出體力和時間,從大自然將就取材得要走出舒適圈,面對自己的不安全感與困難,所有曾經在野外過夜的孩子都知道,吃一頓飯需要漫長的時間準備,而且真的得要確實分工合作,那絕對不是舒適的家庭生活可以想像與感受。簡言之,在山林生活有甘有苦,當孩子真實遇見與理解自己的那一刻,他們即收下了山林教育給予的珍貴禮物。

 

家齊老師對於孩子們有細緻而深刻的觀察,相信這個真誠如實的分享會讓大家有滿滿的感動與收穫!

🌼第二季第十六集:青禾五年級和二年級家長Peter

新一集Podcast我們邀請五年級和二年級家長Peter(葉倍全先生)來聊聊「無相氣學」。

 

Peter是IC設計專才,曾經自營科技公司,42歲時因爲身體健康因素而接觸「無相氣學」,經過多年潛心修習之後成了一名順氣師。

 

現代人常有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問題,而真正的療癒應該找到病因,從根源著手。古人將在神經中傳導的能量稱爲「氣」,如同現代人將在電線中傳導的能量稱做「電」一樣,雖然我們摸不到也看不到,但並不代表它不存在。

 

Peter概述如何透過順氣來排除神經傳導不通暢的障礙,循序漸進地透過氣感梳理找到病因,並對於現代人因作息不規律或孩子們因撞擊產生的問題給予建議,他也分享無相氣學和人智學的相似之處,告訴我們如何保持身心平衡與健康。

 

無論您或您的孩子是否曾經驗過無相氣學的療癒,都歡迎一起來聽聽Peter的專業分享。

🌼第二季 第十五集:許姿妙醫師

新一集Podcast我們邀請許姿妙醫師繼續說明人的四種氣質,前三集已介紹火相、風相、水相的特質,本集是土相⛰️。

 

土相的孩子願意吃苦耐勞、做事謹慎、要求完美、注重細節、個性悲觀,容易擔憂與焦慮、自怨自艾,他們很自律、守規矩,教養上相對容易,但也因爲習慣按計劃行事而容易固著、陷入思路迴圈,需要家長或老師關心並轉移注意力。

 

許醫師說理解孩子的特質之後,我們就要努力使用適當的方式教導,不只是孩子要學習,更重要的是大人也要成長,而且事實上往往最困難的是改變大人自己,我們真的需要「修行」,簡單來說,就是隨時「修正」自己的「行為」,這樣才能教學相長,大家都好。

 

您想知道土相有多麼悲天憫人嗎?趕快來聽聽許醫師怎麼說吧!

🌼第二季 第十四集:許姿妙醫師

新一集Podcast我們邀請許姿妙醫師繼續說明人的四種氣質,本集是風相氣質🌬的特點。許姿妙醫師是中醫師,也是人智學醫師,她認爲教育是最好的預防醫學,已先後創辦豐樂華德福幼兒園與華德福大地中小學,同時也是社群家長。

 

成長中的風相孩子總是注意力發散,無法長時間專注,沒有耐心,坐不住,時常忘東忘西,但非常有創造力,同時情感和感受力強烈,言詞和情緒表現誇張,有幽默感,是天生的演說家。許醫師說,風相的孩子真的是太可愛了,但史代納博士也曾經說過,風相的孩子卻也是最困難的孩子,但如果可以適性陪伴與引導,風相孩子長大後仍然會發展出自我管理的能力,而且他們是最願意陪伴年老父母的人。

 

您是風相特質的人嗎?您的孩子是風相的嗎?趕緊來聽聽許醫師說說風相的孩子有多麼可愛吧!

🌼第二季 第十三集:許姿妙醫師

新一集Podcast我們邀請許姿妙醫師接續說明人的四種氣質,本集是水相氣質💧的特點。許醫師是中醫師,也是人智學醫師,她認爲教育是最好的預防醫學,先後創辦台中豐樂華德福幼兒園與華德福大地中小學,同時她也是社群家長。

 

水相氣質的特點是安靜、喜歡獨處、不太表達、行動力較低、動作緩慢、包容力強、不會口出惡言、對外在世界較不感興趣、味覺敏感、喜好食物。就如許醫師所說,沒有一種特質是全然的好或壞,我們要努力凸顯優點,補強弱點,達到彼此之間的平衡。若我們能充份理解水相的孩子並給予足夠的耐心,他們即會用自己的生命節奏去完成所有任務。

 

🌼第二季 第十二集:許姿妙醫師

新一集Podcast我們邀請在台灣推動人智學醫學超過十五年的許姿妙醫師,她將剖析人的四種氣質—火相、水相、風相、土相,分成四個迷你單集,這集講的是火相氣質🔥。

 

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氣質,這獨一無二的特質形成了習慣或特徵。若我們能了解自己的特質,同時也知悉並接受孩子的氣質,那麼正確的教養會讓孩子得到力量,發揮出既定的特質和天賦,逐步成為他自己;反之,若我們只依照自己的習性來教養孩子,很可能會阻礙孩子發展屬於他的獨特優點,甚至影響身心健康。

 

火相特質的特色是有行動力、積極向上、不怕失敗、勇於挑戰與冒險、充滿勇氣和意志力、易衝動、受阻礙時易生氣、自我要求高。想要了解更多嗎?現在就來聽聽許醫師精闢的解說吧!

🌼第二季 第十一集:芝潔老師(青禾四年級主帶老師)

 新一迷你集Podcast我們邀請四年級主帶芝潔老師來聊聊九歲孩子的蛻變,究竟九歲孩子的意識正在經歷什麼轉變。

 

您的孩子即將九歲了嗎?不知您有沒有感覺孩子好像開始有些不一樣?例如:情緒不穩定、難相處、比以前更要求公平、愛比較、容易焦慮、行為退化、沒有安全感、需要很多關愛、渴望有同儕、自我要求高、自我否定、想要獨立與自主權…..,這些都是九歲孩子會有的狀態,這是繼三歲『我』的第一次出現之後,孩子要再次經歷另一個巨大的轉變期,他們不再像小時候感覺自己和世界同在一起,他們開始察覺到『我是獨立的個體』,這樣的分離感讓他們感到不安與迷惘。

 

面對孩子的成長關鍵時刻,父母該如何陪伴讓他們可以勇敢地跨越關卡?學校課程又是如何支持他們?生活中有哪些活動可以讓孩子更有力量呢?歡迎大家一起來聽聽芝潔老師簡潔有力的分享,看看九歲的孩子是如何美麗的蛻變。

🌼第二季 第十集: 陳彥樺老師(青禾上屆九年級主帶老師)及青禾校友陳槿宜和劉宇軒

 新一集Podcast邀請彥樺老師、學生們來聊聊九年級的畢業戲劇公演。

 

演戲是孩子的天性,童年的辦家家酒即是戲劇的前身,但您知道華德福教育重視戲劇演出的原因嗎?戲劇對於不同階段的孩子有何意義?老師要怎麼選擇適合孩子的意識發展的戲劇類型?戲劇中的角色如何作用在孩子的內在與生命經驗?孩子又是如何運用語文、手工、音樂等所學參與戲劇演出的準備工作?想聽聽畢演公演的幕後烏龍趣事嗎?讓我們一起來聽聽老師和同學們的精彩分享吧!

🌼第二季 第九集:張家齊老師(青禾泥塑、體育及戶外挑戰老師)

新一集的Podcast是迷你集,邀請家齊老師來和我們聊聊球類運動,為什麼在華德福學校是高年級才開始較多種類的運動?激烈的球類運動是否會影響孩子的其他學習?體育課除了運動,還有什麼目的?當家長有機會和孩子一起運動和打球有沒有什麼基本原則?

 

您想透過球類運動了解孩子的發展嗎?請來聽聽這集精簡卻很有意義的內容喔!

🌼第二季  第八集:何明瑩老師(青禾七年級主帶老師)與青禾家長珮芳

新一集Podcast節目我們邀請即將升七年級的主帶何明瑩老師與升六、七年級家長吳珮芳,一起聊聊青禾五年級的經典戶外教學活動—五天四夜的島嶼農場之行。

 

相信曾經隨隊協助的家長們一定對於島嶼農場一望無際的田野印象深刻,還有清閒的鄉村生活和每日揮汗的廚務工作,城鄉差異的種種都在考驗著自己的舒適圈,點點滴滴都是難忘的經驗。

 

對五年級生來說,這是第一次離家好幾天的班級活動,每個老師大同小異的安排都會讓孩子做好做滿五天的小農夫,每日白天不僅要上課聽講、按照節氣農作、照顧農場動物、輪流協助煮餐與收拾,收工後寫工作日誌和準備提問幼功老師的問題、自己洗衣服,晚上在農地或草地露營。島嶼農場渾然天成的一切讓孩子學習照顧自己,體驗與平日截然不同的生活,同時捲起袖子在大地上工作,真實體會每日餐桌上的食物都是得來不易,學習珍惜與感謝。

 

中年級家長們準備好了嗎?請先來聽聽老師和家長的精彩分享,到時請把握機會,快快舉手爭取同行吧!

🌼第二季 第七集:王智弘老師(國立清華大學華德福教育中心 助理教授)

新一集Podcast是迷你集,我們再次邀請資深華德福教育者王智弘老師來回答家長們的提問……

 

您曾想過怎麼給孩子零用錢嗎?若父母能在正確的時間點給零用錢,對孩子將有正向的幫助,那麼是幾歲給呢?

 

您曾苦惱孩子和手足之間不斷爭吵嗎?其實父母是減少衝突的重要推手,那麼該怎麼做呢?

 

您知道孩子在不同階段需要不一樣的權威嗎?父母展現恰到好處的權威將會逐步幫助孩子成為獨立自主且有責任感的人,那麼要怎麼轉變呢?

 

這次迷你單集雖然只有短短17分鐘,但智弘老師提點我們可能從來沒有好好思考的事,真心建議爸媽都能靜心聆聽,更有意識地陪伴孩子的成長。

🌼第二季 第六集:王智弘老師(國立清華大學華德福教育中心 助理教授)

新一集Podcast再次邀請資深華德福教育者—王智弘老師,這次他要來談談青少年性教育。

 

東方人很少主動且直接談性,特別是青少年的性教育,似乎總覺得長大後自然而然會懂,以前父母難以啟口,但若我們也避而不談,在當今報章與多媒體的圖文渲染環境中,孩子對於身體與人我界線實在難以擁有健康的觀念,也無法深入了解真正的自己與尊重他人。

 

智弘老師非常敞開地提出許多觀點,從不同面向建議性教育究竟該怎麼教,甚至直指核心地提點身為成人的我們,或許在教導青少年之前更需要審慎地檢視自己的人生。

 

您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聆聽,勇敢地為孩子的性教育跨出第一步吧!

🌼第二季 第五集:怡軒老師(青禾五年級主帶老師)

不知您是否曾經疑惑:為什麼孩子們不能穿有卡通圖案的衣服去上學?為什麼每次演出都要穿白色衣物?為什麼學校午餐是素食?為什麼很多華德福老師都是穿長裙?

 

為什麼我們要遵循這些規範?這些原則背後的意義是什麼?

 

歡迎收聽這集迷你集,讓怡軒老師來為我們解答疑惑吧!

🌼第二季 第四集:蕭志暉老師(青禾四年級主帶老師)

新一集Podcast邀請蕭老師和我們聊聊孩子如何好好長大。您是否察覺週遭的孩子常有超齡的言行舉止?為什麼越來越多孩子有「早熟」現象?科技快速發展對於孩子的身心成長帶來什麼衝擊?而物質生活水準提高對於孩子又有什麼影響?現代父母要如何在生活中拿捏給予孩子的學習挑戰而不會過度保護而阻礙成長。

 

如果您想了解如何陪伴孩子健康長大、成熟,請收聽這集專訪喔😍

🌼第二季 第三集:琦珊老師(青禾德文老師)

這一集集Podcast邀請琦珊老師和我們聊聊男孩的教養。曾經有人給出一個選擇題:兩個女兒、一女一男、一男一女、兩個兒子。有經驗的父母都會覺得兩個兒子的家庭充滿教養的難題與挑戰! 訪談中琦珊老師對於男孩的教養給予更宏觀的視野,讓我們思考男孩調皮搗蛋的靈魂背後,充滿著無限創造力的本質,他們渴望為世界帶來更多活力,卻受限於社會規範和現實環境上的限制,若我們可以賦予他們服務他人的任務,讓他們能在每天的生活中,為自己,也為別人付出,日常的累積即能鍛鍊出扛起責任的肩膀,成為有責任感的男孩。

 

小男孩也讓你傷透腦筋嗎?聽完這集節目,或許你會有不一樣的觀點,對男孩反而多了更多的包容與喜愛,這些可愛的小男孩,都是創意與活力的來源啊!

🌼第二季 第二集:蕭志暉老師(青禾四年級主帶老師)

這一集是首集podcast迷你集;我們邀請四年級主帶老師蕭志暉老師來小聊一下人類智慧學(Anthroposophy)定義的生命七大歷程,簡單淺顯喔!

🌼第二季 第一集:怡軒老師(青禾五年級主帶老師)

 人際衝突可說是學校生活的日常。這意思不是孩子都很愛吵架,而是孩子是在微社會裡學習找到如何和別人適當連結的過程。我們知道這是我們每個人從小到大的功課,在與別人磨合的經驗裡,看見、了解與接受自己,從而尊重和欣賞別人。

 

怡軒老師認為老師調解孩子間的衝突並非只為了釐清對錯,而是在給予孩子一個機會表達自己,並且聽見別人的心聲。在情緒轉化之後,引導他們找到自己在這個衝突中可以改變的作爲,讓彼此慢慢發展出更好的相處方式,進而看見對方的優點。

 

如果你曾經因孩子的人際問題感到焦慮,或者對於在家裡處理手足間衝突感到疲累,請來聽聽這集的內容練功一下吧~